“破茧而出”——民国女子肖像艺术插画设计

来源:中国色彩网     责编:   阅读:8084 发表时间:2011/6/4 17:52:46   字体:【大】【中】【小】

 

 

艺术插画是指插画作者并未因为某种商业活动的存在或为某种介质服务而进行的自由插画创作,包括自由的涂鸦、独立插画、绘本等。艺术插画的创作在未投入市场以先,都是画自己所想,创自己所念。将插画回归艺术,当作一种情感的宣泄、思想的表达、图形的语言,不受任何牵制与限制。而一旦有合适的场景或市场需求,它同样可以作为视觉传达的语言对一些产品或环境进行装饰与氛围烘托,应用到商业插画中。

经调查得知,艺术插画需要保持它原有的风貌,弃绝功利性,从纯艺术绘画中吸取精华,提升它的艺术价值,保持它的艺术风貌——从绘画中来,到绘画中去,这样才能令其一直保持新劲、顽强的生命力。插画创作者要传达不同的插画诉求,运用各种艺术的材料适应不断创新的产业,用艺术插画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在女性肖像艺术插画这一领域实践时,我选择了民国女子作为主题。民国女子给我一种丰富的、凄美的、值得同情、值得敬佩的错综复杂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凌乱的,但绝对是深刻的。不同的女人、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才智、不同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后果。而因为她们是从封建礼教、男权制的束缚下刚刚解放出来的女人,这就成就了她们的“破茧而出”。

此次实践中,我运用各种材料对各种民国女人进行肖像艺术插画设计,欲让阅者感受到浓厚的民国女人情愫以及我想要表达的个人感受,同时体现出艺术插画的自由、自我服务等不同于商业插画的特征。

 

关键词:艺术插画;独立插画;自由插画;女性肖像画

 

 

 

 

 

Abstract

Artistic illustration is refers to the illustration author create free illustration not for some kind of trade activity's existence or serves for some medium, including the free doodle, the independent illustration, picture and so on. The artistic illustration's creation is draws artistsown thoughts before has not put into the market. Return illustration to art, treat as one kind of emotion to divulge, the thought expression, the graph language, not limited by anything. But once has the appropriate scene or the market demand, it may enrich some medium similarly, applies in the commercial illustration.

After investigation knowing, the artistic illustration needs to maintain its original style, spurns utilitarian, absorbs the essence from the pure art drawing, promotes its artistic value, maintains its artistic style——From drawing, to drawing. Can make it has maintained the new vigor. Transmits the different illustration demand, adapts the constantly innovative industry with artistic materials, expresses in heart's idea with the artistic illustration.

 I chose the mingguo woman to take the subject. The mingguo woman give me rich, chilly, pitiful, admiring feeling, such feeling is disorderly, but is absolutely profound. Different woman, different destiny, different ability and wisdom, different choice, has different consequence. But after all they are the women who just liberated from the feudal ethics and rites, the male authority and legality's fetter, this made them “broken cocoon”.

In this practice, I utilized different materials to design the portrait artistic illustrations of minguo woman, wants to let the readers feel thick feelings of minguo woman as well as I want to express, simultaneously manifested the artistic illustration’s characteristic about freedom, the self-service and so on which is different with the commercial illustration.

Key words:Artistic illustration;Independent illustration;Freedom illustration;Female portraits

 

 

Abstract

第一部分 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市场调研报告………………………(11.1 艺术插画的概念调研总结…………………………………………………(1     1.1.1  插画的各种定义——年轻所以自由…………………………… (1

        1.1.2  插画的分类——为我还是他…………………………………… (2

         1.1.3  艺术插画与商业插画的对比…………………………………… (3

         1.1.4  艺术插画与纯艺术绘画的对比………………………………… (5

        1.2 女性肖像定义阐述……………………………………………………… 7

        1.3 市场中常见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分类及现状………………………………(8

             1.3.1矢量时尚类………………………………………………………(8                                

           1.3.2卡通低幼类………………………………………………………(8

           1.3.3写实唯美类………………………………………………………(9

           1.3.4韩漫插图类………………………………………………………(9

           1.3.5 其它种类…………………………………………………………(10

         1.4 女性肖像艺术插画之发展——从绘画中来,到绘画中去………………(10

         1.5 调查结论…………………………………………………………………(12

第二部分  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文献研究报告 ………………… (14

2.1 我国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各种形态……………………………………(14

2.1.1岩壁器具上的女性肖像插画……………………………………(14

              2.1.2我国古代仕女图像………………………………………………(14

              2.1.3古代的文学插图中的女性肖像…………………………………(15

              2.1.4民国月份牌美女……………………………………………… (16

         2.2 国外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各种形态……………………………………(17

             2.2.1拜占庭镶嵌画中的贵妇肖像……………………………………(17

              2.2.2冷艳妖娆型女性肖像艺术插画…………………………………(17

              2.2.3理念符号化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 (18

         2.3 女性肖像艺术插画表现手法研究报告………………………………… (18

              2.3.1喷绘性插画………………………………………………………(18

              2.3.2油画、丙烯性插画…………………………………………………(19

              2.3.3拼贴性插画………………………………………………………(19

              2.3.4其他………………………………………………………………(19

         2.4  文献研究总结(个人观点)………………………………………………(19         

        2.5  外文翻译…………………………………………………………………(20

  2.5.1插画发展的介绍…………………………………………………(20

  2.5.2新艺术运动中的绘画与设计(节选)…………………………(25

第三部分  “破茧而出”——民国女子肖像画实践报告 ……………(33

3.1  确定创作选题的依据……………………………………………………(33)

 3.1.1女性人物肖像画各种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分析选定 ………………(33)

 3.1.2民国文化背景以及时代下女性心理特征分析………………………(33)

       3.2  构思过程和创意依据…………………………………………………… (35)

            3.2.1题目选定过程和创意依据………………………………………… (35)

            3.2.2形式选定过程和创意依据………………………………………… (35)

             3.2.3展示效果选定过程和创意依据…………………………………… (36)

 3.3   创作的过程和体会的总结……………………………………………… (41)

   3.3.1 “破茧而出”民国女性肖像创作过程…………………………… (41)

   3.3.2 “破茧而出”——民国女性肖像创作对我的影响…………………(45)

  3.4  实践过程小结…………………………………………………………… (46)

       3.4.1 “破茧而出”——民国女性肖像创作小结……………………… (46)

             3.4.2“破茧而出”——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小结………………… (46)

第四部分 自评报告 …………………………………………………………… (48)

4.1  创作理念 …………………………………………………………………(48)

       4.2  结合研究领域以及调研报告做毕业创作的分析…………………………(48)

  4.3  毕业创作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对比分析…………………………… (49)

  4.4  毕业创作的艺术影响…………………………………………………… (50)

参考文献………………………………………………………………………………(51)

致谢………………………………………………………………………………………(52)

附录(一)设计作品图片  ……………………………………………………(53)

附录(二)设计作品光盘  ……………………………………………………(66)


 “破茧而出”——民国女子肖像艺术插画设计

第一部分: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市场调研报告

该部分为民国女子肖像艺术插画设计的前期市场调研报告,其中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为艺术插画的调研,二为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调研。之所以要专门地对艺术插画进行调研,是为了能够把通常人们对插画的定位从单纯的商业插画的印象中解放出来,将艺术插画这一概念明确。因插画市场的宽广,故本次主要选择女性肖像作为我研究的切入点。我主要采取从国内外各个插画网站上的一些调查、现有相关方面书籍的研究、个人的分析讨论等,从插画现有的各种定义、艺术插画的提出、艺术插画与商业插画的对比、艺术插画与纯艺术绘画的对比四个方面展开。同时结合市场中女性肖像插画的现状,最终得出个人观点与结论。

1.1艺术插画的概念调研总结

1.1.1插画的各种定义——年轻所以自由

插画具有装饰性,具有视觉传达性,具有解释、补充、说明性,具有说服性、指引性等的强大功能。这是插画如今的特征。虽然最早的插画甚至可以追溯到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穴壁画、我国的人物龙凤帛画等,但作为一个新的独立领域出场,还是近些年的事情。插画现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从墙上的壁画到产品的包装图案,从精美动人的广告画到小巧玲珑的卡片,从儿时古老的连环画到如今新潮的独立绘本,从展厅里炫目的展览到文化课本字行间的小涂鸦……可以说插画已经广泛涉及到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因此,插画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界线来框定它的范围,界定哪些是插画哪些不是。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看,每个插画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认识与定义。这就是插画,年轻所以自由。

以下是我搜集汇总来的有代表性的一些现有定义,这些定义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插画,虽然有的观点我并非完全赞同,但却是我得出结论的有力理论支撑与思想源泉。

1)原始含义:插画的英文illustration,指解释、说明的意思。插画一词源于拉丁文,在拉丁文的字义里,原是“照亮”的意思。望文思义,它原来是用以增加刊物中文字所给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分能更生动、更具象地活跃在读者的心中。

2)字典定义:《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

3)相关文章的阐述:

①赵晨音[①]的《插图艺术教程》中将illustration一词译为插图,他如此描述到:插图可以被说成是一种带暗示性的比喻,它也可以被说成是一种与客观相似的图像,但又不完全相同。它属于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秩序是由相似物组织而成的,由许多迥异的图片来解释代表物伟大力量及强大影响。

②刘丰杰[②]说:“插图,除对图书报刊内容具有说明性的图片外,通常是指依据文学艺术或技术性的文字材料创作的图画。这样的定义,不仅可以涵盖所有狭义的插图作品,甚至可以将钟鼎、石鼓上的图画,汉代砖刻图画也视作插图的理论得以成立。”

③喻冰茹[③]说:发展到现在,插画已由过去狭义的概念发展为广义的概念,凡艺术性的图画和含有说明文字的插图都可以称为插画。

4)网上一些插画人的看法:

①某网民[④]:不论是随意的涂鸦还是有深思熟虑的创作,都算是插画,插画的定义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诠释。

②王东晟[⑤]:单从字面上理解,“插画”就是穿插在文字或文章中的图画。

③郭宏法[⑥]:插图就是一种服务。

④画儿晴天[⑦]:插图是意识思维转化成视觉元素的过程。插图就是设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简单点插图就是设计。

根据上面的各种定义,可以很显然的看到,插画已绝不是仅仅辞海中讲的为说明某段文字或者“照亮”某个无法言清的语言的补充了,它的意义已经开始广义化,广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与诠释”。

1.1.2插画的分类——为我还是他

经调查后,插画按照它的性质可以分为:艺术插画和商业插画两大类。艺术插画是指插画作者并未因为某种商业活动的存在或为某种介质服务而进行的自由插画创作,包括自由的涂鸦,独立插画,绘本等。商业插画则是指为商业或服务,进行视觉传达、商业效益提升的插画创作,包括产品宣传插画,杂志插画,游戏人物设定等。如下图1-1-2-1为艺术插画范例,创作者无商业目的,只为自我内心的追求和表达。图1-1-2-2为商业插画范例,该图为时尚杂志封面设计,创作者为达到宣传目的,配合商业领域视觉冲击效果所做插画,插画师将时尚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酷炫之感,为激起受众人群的消费。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艺术插画为我,商业插画为他。

        1-1-2-1                                             1-1-2-2

以下是我所做的结论的一些理论支撑:

1)“插画中国”大龙[⑧]认为:插画可以分为艺术性插画和商业性插画,一般为企业,为产品,为宣传,为修饰等所绘制的图画,我们都将它归于商业性插画范畴。

2)美国是插画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欣赏插画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方面有大量独立的插画产品在终端市场上出售,比如插画图书、杂志、插画贺卡等等。另一方面插画作为视觉传达体系(平面设计、插画、商业摄影)的一部分,广泛地运用于平面广告、海报、封面等设计的内容中。美国的插画市场还非常专业化,分成儿童类、体育类、科幻类、食品类、数码类、纯艺术风格类、幽默类等多种专业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专门的插画艺术家。[⑨]

1.1.3艺术插画与商业插画的对比总结

艺术插画与商业插画都属插画领域,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总结如下:

1)艺术插画就是指纯艺术的味道、观赏美术的味道更浓重的有一定绘画色彩在内的插画作品,而商业插画则是实用性更多的为应用到一定商业领域的插画。

2)艺术插画更偏向艺术领域,商业插画偏向视觉传达即设计领域。

3)二者的不同还在于创作动机的先后关系,一般来讲,艺术插画首先是创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个人体验、个人思想的传达是第一任务;商业插画首先是为了实用,为了达到某种传递信息、宣传、效益等目的而进行的创作,个人思想从属于经济效益目的之下。

4)这两类插画又并非绝对的相对。当艺术插画在被恰当地应用于商业领域时,它也就可以称之为商业插画了;而一些具有很强烈的艺术色彩、符合插画特性的商业插画作品在没有找到它的商业承载体之前,它也就属于了艺术插画。

为了更直观的对比,具体异同见下表1-1-3-1

 

艺术插画

商业插画

相同之处

传达信息,将艺术平民化、生活化,具有装饰性、指引性、述说性、目的性等,属图形语言

相异之处

目的

愉悦自我,表达自我

服务商业,功利性强

所属领域

观赏美术

实用美术

范围

自由创作

限定匹配主题

属性

可独立成画

有商业载体配合

                          1-1-3-1

艺术插画的创作在未投入市场以先,都是画自己所想,创自己所念。将插画回归艺术,当作一种情感的宣泄、思想的表达、图形的语言,不受任何牵制与限制。而一旦有合适的场景或市场需求,它同样可以作为视觉传达的语言对一些产品或环境进行装饰与氛围烘托,应用到商业插画中。

比如插画界中颇有地位的几米,他的作品创作初衷是因为自己心情的压抑与绝望,用插画来作为一种宣泄和表达,他的创作是在表达自己,他的作品即为艺术插画。而他后来度过这种灰暗时期后,他的作品进入书籍市场,引起的大热又将其他作品再度带入市场。此时,他的艺术插画就不仅仅局限于自我的表达了,而是融入了书籍市场即商业领域。除书籍之外还应用到很多衍生产品中,比如我们随处可见的面巾纸包装、水杯等工艺品装饰图案、笔记本封面等等,这些事物都成为了他作品的商业承载体。(见下图1-1-3-11-1-3-4                                                                                                                                                             

             1-1-3-1                                                 1-1-3-2

     1-1-3-3                                1-1-3-4

1.1.4艺术插画与纯艺术绘画的对比

以上进行了艺术插画与商业插画的对比,可以说艺术插画跟纯艺术绘画是嫡亲,而商业插画跟设计是一家。但艺术插画与纯艺术绘画并不是完全等同。主要不同点概括如下:

1)艺术插画在创作时往往比纯艺术绘画要更便捷,符合插画的简单、直观、快速地传递、表达信息的特点;

2)艺术插画需要绘画功底,也就是说纯艺术绘画是艺术插画的实践基础,艺术插画有时可以是绘画的扩展应用;

3)艺术插画比纯艺术绘画的手段更为丰富,艺术插画里包含有摄影插画,运用摄影的超现实表现手法,结合计算机的后期处理亦可创作艺术插画。

4)纯艺术绘画需要一定的理论语言、绘画风格或者流派等来支撑,而艺术插画无类似牵制。

对比结果见表1-1-4-1

 

 

 

艺术插画

纯艺术绘画

相同点

服务自我,表达个人思想,供观赏的美术,可自由创作

不同点

风格

无风格流派限制

有风格流派支撑

艺术领域

大众艺术

高雅艺术

应用领域

有的可成为艺术品,也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商业应用

艺术品,通常原作价值远远大于复制的商品

                          1-1-4-1

 艺术插画与纯艺术绘画之间的关系并非可以通过几点对比罗列简单的区分开来,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可以说纯艺术绘画的基础是创作艺术插画的基础,而艺术插画又是从纯艺术绘画中发展衍生而来,很多作品既是纯艺术绘画,又是艺术插画,只是认识的角度出发点不同罢了。(见图1-1-4-1,图1-1-4-2

                 1-1-4-1                           1-1-4-2

刘丰杰对插画和纯艺术绘画分界中的一段话就很有代表性,他曾这样谈论到:“很多事物往往很难区别,它们的界限只能归于‘模糊。也正是由于这类的命题,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自动控制专家L A 查德第一次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用很多值逻辑代替二值逻辑。这种学说,把到底多么高才算高个儿、剩几根头发才可以叫做秃子等难以非此即彼来界定的这类问题,给出了一个模糊数学的数理性解释。事物有许多方面的界线是模糊的,插图、连环画和普通绘画的界线也是模糊的。但是,模糊的目的不是把所以事物从质的规定性上搞乱,而是提示我们一种看问题的方法或观念。”

因此,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我们只能将某个标准作为参照物时才能将二者区分,它们的界线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相对区别的。而没有参照物时,二者的界线则为模糊界线。

1. 2女性肖像定义阐述

什么是肖像,看似耳熟能详的词语,细究起来还是有一定内容的。肖像一词,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美术意义(或摄影)上的肖像,是指通过绘画、摄影等艺术手段,使肖像权人的人物形象在物质载体下再现的一种观赏造型作品。而法律上的肖像则又多了很多的界线,与我们艺术上的肖像略有不同。

肖像画最初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有的王室贵族去世之后,为了能让人们纪念、缅怀他,而请画家为其作肖像画作为纪念,而今摄影术的发展已经将这种纪念肖像、记录肖像的作用逐渐取代。但肖像画却没有因为摄影的发展被艺术界淘汰掉,它如今的作用已从再现上升到表现,从外表的记录升华到精神的表达,完全的照相写实也许并不能将描绘对象的精神面貌呈现给观众,而精彩的肖像画却能巧妙的传达给别人人物的内心感受,所以才会有人说有的作品“画的比真人还像”这种俗语。
   
很多人都觉得肖像画就是对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脸或者是头的绘画,能够识别的头像,实则那是一般意义上法律上的肖像。在我看来,艺术中的肖像本就是对一个人物的图画语言的叙述方式,也许并非仅仅的一个头,一张脸,一个身体。如果能用一种色彩,几根线条,或是一种氛围即可让人感受到某个人的气息,某个人的特质,那这幅画即可定位为一幅成功的或是达到效果的肖像画。这里包含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影像、轮廓等等。

而女性肖像画,顾名思义,简单说就是对女性进行肖像创作的画作。此时的女性作为被凝视、被描绘的对象,从某种意义上已超脱于她本身作为一个人物的形象,或许是一种生物、灵魂的表达,而女性在此时则是被观摩的对象。

绘画的历史上从古到今、从西到东,都没有离开过女性这一主题的创作。女性一直都作为一种永不过时的审美趋向和潮流,安置在被欣赏的位置。而欣赏的结果又各不相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氛围,女性肖像画呈现给大家的艺术体验也各不相同。我本次调研的主要目标与领域则是绘画史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女性肖像插画,以及时代的发展下,女性肖像画的演变过程,最终从一个当代人的角度进行扬弃,找到新的创作角度,并运用于自己的民国女子肖像艺术插画创作中。

1. 3市场中常见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分类及现状

 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分类角度也可各不相同,从表现手法、应用环境等各个角度均可区分,下面我主要从画作呈现给人不同视觉感受的角度简单进行下分类。

1.3.1矢量时尚类(1-3-1-1,图1-3-1-2

    1-3-1-1                                       1-3-1-2

矢量时尚类女性肖像在艺术插画类中处于模糊边缘,因矢量时尚类插画往往会作为商业插画出现,独立的矢量插画相对较少有人进行创作,但追求时尚的个别艺术插画作品中也会使用该手法进行创作。此类女性肖像插画的优点在于整体造型时尚前卫、颜色明快、明暗对比鲜明。但因其制作相对容易,趋向程式化,艺术价值有所减少,独立创作性较低,加之在插画时代的社会中近乎泛滥,易于复制,使其应用载体过多。因此,这种风格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如无大的改变将会渐渐走入低谷、难有大的突破。但其商业价值会不会因此而减弱还不能轻下定论。

1.3.2卡通低幼类(图1-3-2-11-3-2-2

               1-3-2-1                             1-3-2-2

 

卡通低幼类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大多将人物头部夸张放大,将小孩的特征赋予成人,使其具有童趣与可爱,加之艺术插画手法的亲切感配合,让观者有轻松愉悦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温暖、爱意等各种情绪。

1.3.3写实唯美类(图1-3-3-1

                                    1-3-3-1

写实唯美类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创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绘画造型功底与丰富的想象力,这类插画作品中的人物具有比照相更为写真的视觉效果,让人感觉到仿佛真实存在的人物,易于让人融入其意境之中。适合表现幻想类、憧憬类的感情色彩。

1.3.4韩漫插图类(图1-3-4-1

                                                              1-3-4-1

韩漫插图是众多青春少女比较喜欢的风格,将女性的身材比例拉到修长纤细,头部圆润可爱但下巴均较为窄小,眼睛大而有神,发型夸张、可爱、时尚。此类很适合记载年轻女子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事件、种种情绪。

1.3.5其它种类

 因现有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种风格或是一种形式可以概括的,风格种类还有很多,比如日漫类,各种绘画风格借鉴类的等等,在这里只简单陈述上面几类最常见的形式。其它的调查在日后还将继续完善。其它角度的调查这里也不再多谈。

1.4女性肖像艺术插画之发展——从绘画中来,到绘画中去

插画中的女性肖像琳琅满目,各不相同,但当一种风格或者技法被广泛使用很久而没有突破之后,这种艺术将面临低谷,因此,艺术插画的提出现正是度过这种瓶颈之处的新方式。艺术插画本是从绘画中衍生出来的,最初的插画便是艺术插画发展而来,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应用领域的多元化与增加,许多人将插画误解为有商业性的绘画,忽略了插画中无商业目的承载,纯粹地表现个人情感的艺术插画。这样的情况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很多事实还是在为艺术插画的存在做着有力的支撑。比如全国美展中插画类的比赛已经兴起,自由插画师逐渐被认可为一种职业。艺术插画更需要保持它原有的风貌,弃绝功利性,从纯艺术绘画中吸取精华,提升它的艺术价值,保持它的艺术风貌。从绘画中来,到绘画中去。

 如下图1-4-1,1-4-2,艺术插画中的立体主义,利用立体主义的风格结合现今信息时代的元素进行肖像创作,使插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有所提升,让人眼前焕然一新。

                   1-4-1                               1-4-2

如下图1-4-3,图1-4-4保持现代艺术家的绘画手法所做的女性肖像创作,这样的艺术插画让人沉浸于意境之中,回味无穷。

           1-4-3                                       1-4-4    

如下图1-4-5到图1-4-9,均为绘画性语言浓厚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作品,它们的艺术气息和想要表达的东西让人有更多的心灵触动,仿佛在与读者交流。

        

 1-4-5                                         1-4-6

    1-4-7                 1-4-8                           1-4-9

1.5调查结论

 经调查后,不难看出,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发展应保持其自由与独立特性,从艺术中来,到艺术中去,才能令其一直保持新劲、顽强的生命力。因为没有功利性的驱使,没有营销市场的束缚与要求,它的创作才保持着原汁原味,才深刻动人。当一幅好的艺术插画完成后,并非绝对地没有利用价值,并非纯粹为了自娱自乐,能引起一部分的共鸣和赞同便是它很大的成功。而一旦有适合应用的介质,它的艺术价值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释:


第二部分: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文献研究报告

该部分为创作前的文献阅读研究报告,通过文献研究,我了解到了我国以及国外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在时代变迁下的各种形态,虽然也许只了解了凤毛麟角,但却让我从中吸取到了很多关于创作艺术插画时表现女性的各种方式以及一些技法的特征等,再结合“破茧而出”——民国女人这个选题,我更明确了自己作品的发展方向以及可以运用到的观点和形式。因此,我从中外两方面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各种形态与女性肖像创作可以运用的材料分析入手,完成了这部分的报告,并总结了自己的观点。

2.1我国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各种形态

2.1.1岩壁器具上的女性肖像插画

经研究发现,母系社会的时代,因女性的生殖崇拜以及女娲的神话传说,女性形象在那个社会里属于高高在上的形象,从而今我对艺术插画的界定来看,当时的很多岩壁、器物上的女性肖像已属于我国最早的插画痕迹。如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图2-1-1-1),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图2-1-1-2)人物龙凤中的女子形象,与文献所谓的“楚王好细腰”的记载相符,反映了当时楚国时尚的审美风格。长裙曳地,下摆肥大,宽袖束腰,加之庄重而舒缓的神态,又使她笼罩了一种强烈的神话性,一种非人间的神秘与圣洁。[⑩]

         2-1-1-1                                           2-1-1-2

 

2.1.2我国古代仕女图像

李蒲星的《美术视窗内的女性世界》中讲到:中国现存最早的仕女画是东晋时顾恺之(344405)的《女史箴图》(2-1-2-1),源于当时学者张华名为《女史箴》的文章。女史是当时宫廷内掌管皇后的各种礼职文书的女性官员,文章赞颂了历史上一些优秀妇女的德行。顾恺之奉命将《女史箴》描画为图。描绘了十余个妇女的容貌动态,其中有的类似于肖像,有的则有一定的情节故事。《女史箴图》最有名的一段是描绘女性对镜梳妆图,意在表现女性注意自己的妆扮仪容以满足男人的心理需要。

唐朝是古代仕女画的黄金时代,仕女图像当时是为了表现女性的地位,在这样的文艺教化的世界中,将女性定位为厅堂之中的贤良之辈,并以此来昭示天下之女性,应该心甘情愿地接受一整套“控制”的规范,并将它变作为一种社会伦理的习惯。[11]

                                             2-1-2-1

2.1.3古代的文学插图中的女性肖像

宋代的版刻插画以佛教内容为主。文学版画插图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建安余氏勤有堂刻的《列女传》,徐康在《前尘梦影录》中曾评论到:“绣像书籍以来,以宋刊《列女传》为最精。”

自元代开始,中国有了不少品种的书籍插图。如《西厢记》、《全相平话五种》等。

到了明代,插图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双面连式、多面连式、月光式等诸多类型,极大地丰富了插图的形式语言。明万历中晚期之后,随着文人学士的加入,插图的社会地位和品质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由陈洪绶绘制的版画稿本《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就出色地表现了陈洪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水平。[12](图2-1-3-1

                                               2-1-3-1

2.1.4民国月份牌美女

月份牌创始人郑曼陀早年学过国画仕女画与擦笔肖像画,后在杭州“二我轩”照相馆设了画室,专为顾客承接人像写真。他把老师那儿学来的水彩技法结合起来,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新的画法——擦笔水彩法,由擦笔水彩法创作的女性不仅立体感强,而且因水彩的透明与滋润造成逼真的皮肤质感,很适合表现女性的丰腴、秀媚、丽质天成。[13](图2-1-4 2-1-5 

 

 

            2-1-4                             2-1-5

      

 接下来的发展经历了战争年代,女性肖像的形象多为战争中的女人,在当时女性处于了“男女都一样”的境况下。

建国后,随着艺术届的蓬勃发展,对外开放的实行,中国的艺术插画有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面貌,比如从最初的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图2-1-6)中女性对敌人的愤怒情绪之表达,到后来卢延光的《赵飞燕外传》(图2-1-7)的具有现代装饰风格的插画。伴随时代的发展,女性肖像在艺术插画中的不同位置和形象以及手法等都在演变着。总之,插画的多元化发展使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也越来越丰富,这是值得快慰的事情。

                       2-1-6                             2-1-7

2.2国外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各种形态

因国外本就是一个很广阔的范围,因此我无论搜集再大量的著作,也无法将所有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形态描述完整,于是我避开国别或是历史的发展顺序,主要研究了三类国外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

2.2.1拜占庭镶嵌画中的贵妇肖像

拜占庭镶嵌画中对皇室贵族妇女肖像的描绘以玻璃为材料,运用最纯粹、最简洁的色彩和明暗变化,使画面中的女性有了珠光宝气的感觉,更衬出描绘对象的雍容华贵。女性的肖像不强调立体感,所有人物也没有动作,没有变化,却能传达出这种华贵之感。

2.2.2冷艳妖娆型女性肖像艺术插画

这类型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中,最为著名也最值得一提的是克里姆特与比亚兹来两位大师。王端廷先生描述克里姆特的女性肖像为“梦幻的死亡之花”“在绚烂舞台上上演出的一场死亡之剧”“既是天仙,又是杀手”[14],将克里姆特的作品描述的恰到好处,而画家本人更是将女性身上“冷”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比亚兹来这位早逝的天才,更是将线条的妖娆和块面的对比法则运用到极致,大胆地刻画、痛快的表达,女性的冷艳与妖娆便跃然纸上。

2.2.3理念符号化的女性肖像艺术插画

毕加索笔下的女人也许是一种理念符号化的女人,画家的目的不仅仅是传输有关女性的信息,而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艺术形象表达更复杂的精神与意味,态度与评价。甚至,通过读者的释读,艺术形象会获得更丰富的精神象征意义。比如他做《卡尔曼》这部小说的插画时,他没有画具体情节,而是画了一连串头像,又写实又有所变形的线描绘画。(见下图2-2-3-1

                      2-3-1-1

该图为毕加索为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卡尔曼》(又译《卡门》)画的插画,他里面除了有对原作的了解外,还融入了很多个人的感情色彩,以自己的方式,造型简练、线条奔放,充满运动节凑感的特点演绎了原作女子的性格,他用不同性格侧面的各种状态,将主人公有时泼辣、有时风骚、有时狡黠、有时凶残、有时温柔的多重性格表现了出来。这样,运用钢笔的材质,在大师寥寥数笔的勾画下,就能拥有这么神奇的艺术表现力。

2.3女性肖像艺术插画表现手法研究报告

2.3.1喷绘性插画

喷绘性插画可以说是绘画性插画的一种,它借助喷枪、电脑等手段进行绘画,取得十分真实的喷绘视觉效果,只是因为有时喷绘性插画又依靠摄影图片、绘画作品,凭借电脑特技,把图像合成,再创造性的制作,所以可以说喷绘插画又是凌驾于摄影插画和绘画插画之上,因此它有着更为广泛的运用空间,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使喷绘插画成为时代的宠儿,常被设计者运用到各类设计作品之中。

喷绘性插画融汇了照相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能够取得十分“真实”的视觉效果,为视觉传达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空间。这种画面可以把不同距离的物体摆在一个平面上.并进行微观放大,把色彩对比和纯度提高,借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来加强视觉冲击力。这种非常逼真充满主观色彩的创造,使人们看到一种比日常生活体验更为真实的细节,似曾相识,却又是一个全新的形体,让人们感受到强烈的真实感,又留下了一个崭新的形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喷绘性插画也必然更新更奇,向我们展现一个具有新颖魅力的世界,令人叹为观止。[15]

2.3.2油画、丙烯性插画

油画与丙烯的颜料厚重,覆盖性好,因油性颜料的材质原因,决定了运用油画可以灵活多变,各种不相同的油画语言能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比如布歇、弗拉戈那尔笔下的女人给人们一种挑逗、诱惑的感受,而安格尔的女性肖像则给人温柔、神圣的感觉,高更笔下的女人则给人朴素的美、异域风情的美……很多大师笔下的女性肖像均运用该材质给予人们不同的艺术感受。

2.3.3拼贴性插画

把东西裁开,撕碎,再将他们拼接到一起——这就是拼写法则,拼贴手法在今天已经是广为使用的艺术插画技法了。通常商业插画为了实现高效率都开始使用数字技术的拼贴,而艺术插画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则使用手工拼贴的机会更多,但在拼贴之前要考虑好如何分割、布局等,拼贴运用不同的元素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主要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但组合的过程也是很讲究的。有时也存在一些偶然的趣味性,它并没有固定的艺术语言,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列举了。

2.3.4其他

国画、油画、版画、素描、水粉、水彩、水墨、剪纸、布贴画等几乎一切绘画形式,都可以作为艺术插画的艺术形式,甚至近年也有人运用摄影手段来做艺术插画,当然这里的摄影已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摄影了。无论运用何种形式与材料,一般均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插画家考虑适应自己选题的风格,一是适合于自己的技艺条件。没有这两方面的适宜,艺术插画便很难成功。当然,插画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纯艺术画家之处在于他需要掌握较为丰富多变的形式与手法来进行各种创作。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就要对不同画具的特点熟练掌握。

2.4文献研究总结(个人观点)

     这样说起来,女性肖像艺术插画在中外都有悠久的历史了,它由最初的绘画衍生出来,表达着不同时期不同女性的特质,从肖像作品中看出女性内在的世界。这样的艺术插画随着商业插画的发展而发展着,最大的悲哀就是怕只被当作装饰品,而不被当作艺术品。因此,要保持艺术插画的长久生命力,需要深入地学习原始的绘画艺术,才能使它真正的破茧而出。使用相对传统的绘画工具,传达不同的插画诉求,运用各种艺术的材料适应不断创新的产业,用艺术插画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女性肖像艺术插画的创作中结合想要表达的内容,所描绘女性的内在特征等,同时辅以相适应的技巧,则更能锦上添花。

2.5外文翻译

2.5.1插画发展的介绍

    插画是一种像素描、绘画、照片或者其它强调思想多于形式的艺术作品一样的视觉艺术。一幅插画的目的在于通过视觉性的描写来澄清或装饰文字信息(比如一个故事、一首诗或者报纸文章)。

最早的插画形式源于史前的洞穴壁画。在印刷术发明以先,书籍均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现。中国和日本于8世纪就开始使用插画,一直通过制作木刻版画来说明、衬托文字。

15世纪期间,带有木刻版画的书籍插画开始投入使用。雕刻和木蚀使插画能够得以再利用,这成为1617世纪之间插画最主要的进步。18世纪末,石板印刷术被公认为更好的可以再利用的插画形式。这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插图画家是威廉布莱克,他将他的插画运用在非蚀刻的媒介上。

本世纪初著名的插图画家有约翰·里弛,乔治·克鲁克相克,狄更斯的插画家哈布洛陀·可耐特·布朗尼以及法国的奥诺雷·杜米埃。这些插画家会为讽刺性小说与纯小说两种杂志撰稿,但不同的需求下,他们为文字所做的插画能表达出他们对社会各个阶层的缩影与讽刺。

1841年发行的英国幽默杂志Punch比克鲁克香客的漫画年鉴更早取得了成功,它采用了雇佣高质量漫画插画家的不中断运营模式进入了20世纪,这些插画家中有瑟·约翰·坦尼尔、达尔齐尔兄弟以及乔治·杜·马瑞尔。它记载了现代插画从对漫画的依赖到复杂的主题创作的逐步转变。这些艺术家均经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是最初的出名也是源于插画师的原因。PunchParisian Le Voleur这样一些类似的杂志都认识到,好的插画作品带来的出售量与好的文字内容带来的发行量一样可以很多。

美国的“插画黄金时期”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一些后来的“黄金时期”的插画家辉煌的生涯还活跃了20多年)。欧洲几十年前,报纸、大众杂志和插画书籍已经成为了公共消费的主要媒界。印刷技术的改进解放了插画师对色彩和新的渲染技术的试验。这个时期一个小的插画家群体变的富有而出名。他们创作的图像正是当时美国人民所盼望的肖像作品。

作品丰富的艺术家古斯塔夫多雷将欧洲19世纪的早期和晚期的插画联系起来。他阴沉的插画描绘了19世纪60年代伦敦的贫困,成为极富影响力的艺术社会评论的例子。埃德蒙·杜拉克、阿瑟拉克姆、沃尔特·克兰尼和盖·尼尔森都是这种风格的著名代表,他们经常运用一种新风格表达神话以及童话的主题。相比之下,英国插画家比阿特利克斯·彼特则采用基于对动物生活的准确观察而创作彩色的儿童插画。

“黄金时代”的插画家作品的丰富与和谐在19世纪90年代被以比亚兹来为代表的艺术家借鉴与重复着,他们追求退回到被木刻及剪纸所影响的黑白相间、稀疏对比的风格中,预示着新艺术运动与Les Nabis的发展。这个时期美国插画风格定格在“白兰地画派”,由霍华德派尔以及延续其风格的学生们为代表的,其中包括N.C.斯、派利斯、杰西·威尔科克斯·史密斯以及弗兰克·库诺夫。

由圣迪亚哥·马丁内斯·德尔加多发起的运动始于拉丁美洲,20世纪30年代,他还在芝加哥读艺术系时为《先生》杂志工作过,后来回到家乡哥伦比亚又为《维达》杂志工作,马丁内斯还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一个弟子,也曾学习运用过装饰艺术风格。另外,20世纪30年代广告艺术和表现主义,影响了英国的自由插画家阿瑟雷格的作品。他别具新格的单一形状影响了政府海报的整块印刷技术,但是此时,通过摄影技术将艺术作品转向印刷领域,相比于雷格能够运用钢笔和墨水创造他所有的作品的时候,这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前进。

现今,插画界中有一种搜集和敬佩原始艺术作品的兴趣在与日俱增着,那些插画作品曾经被使用在书籍、杂志、海报等媒介中。丰富多样的博物馆展览、杂志以及艺术画廊中均有过去的插图画家以及插图作品的专属空间。

在视觉艺术领域中,有时插画家被觉得没有纯艺术画家和平面设计师更重要。但是,随着电脑游戏和漫画产业的增长,插画成为广受欢迎并能盈利的艺术作品,从这点上说,它比纯艺术绘画和平面设计要有更广阔的市场,特别是韩国、日本、香港和美国体现的尤为明显。

外文原文:

An illustration is a visualization such as a drawing, painting, photograph or other work of art that stresses subject more than form. The aim of an illustration is to elucidate or decorate textual information (such as a story, poem or newspaper article) by providing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The earliest forms of illustration were prehistoric cave paintings.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the printing press, books were hand-illustrated. Illustration has been used in China and Japan since the 8th century, traditionally by creating woodcuts to accompany writing.

During the 15th century, books illustrated with woodcut illustrations became available. The main processes used for reproduction of illustrations during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were engraving and etching.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lithography allowed even better illustrations to be reproduced. The most notable illustrator of this epoch was William Blake who rendered his illustrations in the medium of relief etching.

Notable figures of the early century were John Leech, George Cruikshank, Dickens' illustrator Hablot Knight Browne and, in France, Honoré Daumier. The same illustrators would contribute to satirical and straight-fiction magazines, but in both cases the demand was for character-drawing which encapsulated or caricatured social types and classes.

The British humorous magazine Punch, which was founded in 1841 riding on the earlier success of Cruikshank's Comic Almanac (1827-1840), employed an uninterrupted run of high-quality comic illustrators, including Sir John Tenniel, the Dalziel Brothers and Georges du Maurier, into the 20th century. It chronicles the gradual shift in popular illustration from reliance on caricature to sophisticated topical observations. These artists all trained as conventional fine-artists, but achieved their reputations primarily as illustrators. Punch and similar magazines such as the Parisian Le Voleur realised that good illustrations sold as many copies as written content.

The American "golden age of illustration" lasted from the 1880s until shortly after World War I (although the active career of several later "golden age" illustrators went on for another few decades). As in Europe a few decades earlier, newspapers, mass market magazines, and illustrated books had become the dominant media of public consumption. Improvements in printing technology freed illustrators to experiment with color and new rendering techniques. A small group of illustrators in this time became rich and famous. The imagery they created was a portrait of American aspirations of the time.

A prolific artist who linked the earlier and later 19th century in Europe was Gustave Doré. His sombre illustrations of London poverty in the 1860s were influential examples of social commentary in art. Edmund Dulac, Arthur Rackham, Walter Crane and Kay Nielsen were notable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style, which often carried an ethos of neo-mediævalism and took mythological and fairy-tale subjects. By contrast the English illustrator Beatrix Potter based her colored children's illustrations on accurate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 of animal-life.

The opulence and harmony of the work of the "golden age" illustrators was counterpointed in the 1890s by artists like Aubrey Beardsley who reverted to a sparser black-and-white style influenced by woodcut and silhouette, anticipating Art Nouveau, and Les Nabis. American illustration of this period was anchored by the Brandywine Valley tradition, begun by Howard Pyle and carried on by his students, who included N.C. Wyeth, Maxfield Parrish, Jesse Willcox Smith and Frank Schoonover.

A movement was started in Latin America by Santiago Martinez Delgado who worked in the 1930s for Esquire Magazine while an art student in Chicago, and later in his native Colombia with the Vida Magazine, Martinez a disciple of Frank Lloyd Wright worked in the Art Deco style. Also in the 1930s the influence of propaganda art and expressionism was felt in the work of the British freelance illustrator Arthur Wragg. His stylised monotone shapes suggested the block-printing techniques used for political posters, but by this time the technology of transferring artwork to printing plates by photographic means had advanced to the extent that Wragg could produce all his work in pen and ink.

Today,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collecting and admiring original artwork that was used as illustrations in books, magazines, posters, etc. Various museum exhibitions, magazines and art galleries have devoted space to the illustrators of the past.

In the visual art world, illustrators have sometimes been considered less important in comparison with fine artists and graphic designers. But as the result of computer game and comic industry growth, illustrations are becoming valued as popular and profitable art works that can acquire a wider market than the other two, especially in Korea, Japan, Hong Kong and USA.

 

From Wikipedia,the free encyclopedia,Jimmy Wales and Larry Sanger

原文图片:

 

2.5.2<绘画和设计中的新艺术运动>节选

    高更,凡高,修拉,劳特累克和蒙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塞尚,共同地认可着体裁的独特性和意识形态的因素成为了新艺术的基础,就好比是应用了的艺术成为了绘画中象征主义的基础。虽然包括塞尚在内的后印象主义对基本结构形式的坚持来说,似乎不是那么恰当。但在另一种意义上,阿拉伯式的花纹装饰和结构很快地将绘画和设计相互联系起来。所有的后印象派都表现出在装饰意义上与日俱增的兴趣,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引领了当时的最主要的趋势:线崇拜。比如,新艺术运动的重要设计者师,比利时的亨利·凡·德费尔德提出,线是使艺术从模仿自然中解放出来的一种广受欢迎的语言。他将线视为一种力量,可能交替或同时发生抽象的,象征性的,装饰的,或结构性的艺术作品。凡高的形似火焰的柏树、松树树枝和塞尚的普罗旺斯景观,修拉的马戏团的挥鞭者,劳特雷克的音乐会布景,高更的曲线装饰形式,以及蒙克曲折线条的背景,将气氛烘托到令人产生难以忍受的不安状态——所有这些图案的效果都直接地预示了新艺术运动减弱了曲线装饰。
    
新艺术运动主导了建筑和欧洲实用艺术10多年,大约从1890年初直到1906年。在建筑领域, 这种风格起源于布鲁塞尔1892年至1893年维克多奥尔塔设计的工程师设计的流苏房子。 对于实用艺术,历史学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发现,在英国新艺术运动的先例可以追溯到10年前,在威廉莫里斯的版画和Arthur  H Mackmurdo家用物品中的的纺织品。但一些形式主义的批评者仍然倾向于轻视新艺术运动,认为它只不过是空想的装修风格和多变的艺术风格,肤浅地表达德siècle的唯美主义,只是轻微与严肃的现代艺术形式的演变。这种现象一直伴随,例如与比亚兹莱绘画,阿方木栅的招贴画等等,蒂凡尼玻璃的衰减,以及赫克托吉马德在巴黎地铁入口的铁闸上做的花饰图案。

    亨利范德威尔德(1863-1957)成为在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发言人兼理论家,他主要负责澄清可行的结构和现代主义理念,特别是在英格兰的艺术和手工运动。1890年代初,如Déblaiemet艺术品(艺术的整理工具)和欧莱雅现代艺术的文章,范德维德的第一个作品已经显示了与英国工艺主导的社会理想的相似,例如艺术家威廉莫里斯,寻求一个在社会中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视角。不像他的英国前辈,范德维德希望挖掘人类进步的潜力,以及机械产品的标准化审美幸福。代替了威廉莫里斯的回归原始的意见,即呼吁回归手工艺品和中世纪的公共生活,范德维德欢迎这个机器,认为对于那些他认为是“新建筑创造者”的设计师和工程师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另一方面,忠于英国的理论,比利时大师显示出更灵活的想象力和对艺术社会影响力的理解. 也许他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认识抽象装饰和矛盾结构。他重视功能需要,在时尚、但往往轻率的新艺术运动风格背景中是有前瞻性和对社会有启蒙作用的。他试图弥合浪漫喜剧与线性形式以及艺术风格,它满足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时代的迫切需要。
外文原文:    

Art Nouveau in Painting and Designselection

 Gauguin,van Gogh,Seurat,Lautrec, and Munch certainly,and to some degree even Cezanne,shared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ideology,which became the basis of Art Nouveau,the counterpart in the applied arts of Symbolism in painting. While it may seem inappropriate to include Cezanne among these Post-Impressionists in view of his insistence on the basic architecture of form,in another sense , ornamental arabesque and structure were soon found to be interconnected in both painting and design. All the Post-Impressionists showed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decorative values, and they were very much at one, in their different ways,with the most essential trend of the time: the cult of line.For Art Nouveau’s leading designer, the Belgian Henry van de Velde,line was a welcome antidote to imitations of nature. He perceived it as a force that might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be abstract, symbolic, ornamental, or structural. Van Gogh’s flamelike cypress trees, the pine branches and winding roads of  Cezanne’s Provencal landscapes, Seurat’s whiplash line in the ringmaster of The Circus,innumerable Lautrec music-hall scenes, and Gauguin’s curving, decorative forms, not to mention Munch’s linear treatment of landscape and figures, where decoration was raised to levels of excruciating emotional intensity—all these pictorial effects directly anticipated Art Nouveau’s attenuated curvilinear ornament.

   Art Nouveau dominated architecture and the applied arts in Europe for more than a decade,from the early 1890s until about1906. In architecture the style originated in Brussels with the house designed by Victor Horta for the engineer Tassel in 1892-93.As for the applied arts, the historian Nikolaus Pevsner has found precedents in English Art Nouveau dating back more than a decade earlier, in the textiles of William Morris and the engravings and household objects of Arthur H. Mackmurdo.But some formalist critics still tend to dismiss Art Nouveau as little more than a fanciful and capricious style of decoration,a shallow expression of fin-de-siècle aestheticism only slightly related to the evolution of serious modern art forms. The phenomenon has been associated, for instance, with the esoteric convoluthions of Aubrey Beardsley’s drawings, the posters of Alphonse Mucha and other , the attenuations of Tiffany glass, and the curlicued iron grilles of Hector Guimard’s Paris Metro entrances .

Henry van de Velde (1863-1957) became the spokesman and chief theorist of Art Nouveau in Europe ,and he bears a major responsibility for crystallizing its viable structural and modernist ideas,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in England. Van de Velde’s first writings in the early 1890s, such as Déblaiemet d’art (The Uncluttering of Art) and articles in L’Art moderne, already showed familiarity with the social ideals of the English craft-oriented artists in the tradition of William Morris, who sought an all-embracing vision of the arts in society. Unlike his English predecessors, van de Velde wished to tap the potential for human betterment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felicity of standardized machine product. In place of William Morris’s regressive views, which called for a return to handmade crafts and the communal life of the Middle Ages, van de Velde welcomed the machine as an acceptable tool for the designer and the engineer in whom he envisioned “the creator of the new architecture.” Otherwise, faithful to English theory, the Belgian master showed a more flexible imagination and grasp of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art.Perhaps his major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lay in the awareness that abstract ornament and structure need not conflict. His respect for functional needs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shionable, often frivolous Art Nouveau style was forward-looking and socially enlightened. He tri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essentially romantic play with line and form and an artistic style that met the pressing need s of the modern technological age.

 

From Sam Hunter  John Jacobus  Daniel Wheeler <Modern art-third edition revise and expanded>[M].Prentice Hall

原文附图:

 

 

 

 

 

 

 

 

注释:


第三部分:“破茧而出”——民国女子肖像画实践报告

该部分为设计创作过程以及完成后回顾整个过程的总结报告,将我选题的初衷与动机、各项手法形式的确定过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式等记录了下来。只有肯于总结与反省,客观地评价与定位自己的作品,才能有所进步与成长。

3.1 确定创作选题的依据

3.1.1女性人物肖像画各种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分析选定

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文献研究,我了解到女性肖像画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记录作用了,它作为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出现,表达作画者对描绘对象的感情或是借描绘对象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赞誉、爱慕、同情、喜悦、珍爱、崇敬、歌颂、鄙视、讽刺、惋惜、遗憾或是感慨等。毫无感情地去纪念一个人的作用的肖像画已经渐渐被摄影所取代,甚至连摄影中的肖像都不会仅仅局限于以前纪念作用的层次了,从不同的构图或是角度,都能或多或少地传达出描绘者对描绘对象的感情。我本次设计中想要表达的感情是赞誉而又惋惜又引人思考的,我想采用不同的表现技法、不同的形式来完成我创作,给人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感受,让每个读者通过我的讲述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去思考民国女人破茧而出这一动作。

    其中油画能表达出她们的沉重与压抑,轻松的线描能像记录日记一样表达对她们即兴的感受,喷漆又能给人影像回忆的感受,拼贴加手绘能传递她们时代的矛盾造就的人生矛盾,水墨的流动能表现她们的独特韵味,圆珠笔拙拙的线条能体现零碎时间中对她们故事的怀念、形象的消遣等。

因此,我的创作中运用到的材料与形式主要有油画、水墨、喷漆、钢笔、圆珠笔、丙烯、拼贴等。

3.1.2民国文化背景下女性心理特征分析

民国这个中西合璧、古今交错的时代总是有许多的意外,五四运动对女性的解放,使得无数女性在历史中出现,无数女性从闺房里走出,无数女性展现了她所独有的美丽与才华,每个女人身上仿佛都有许多道不尽的故事,无论是因为自己的作为对历史有过影响的,还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的特别而引发的感情故事。

女人在民国以前几乎是没有历史地位的,足不出户被奉为美德。民国女人犹如破茧而出一般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民国女人给我的感觉是一种丰富的、凄美的、值得同情、值得敬佩的错综复杂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凌乱的,但绝对是深刻的,不同的女人、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才智、不同的选择,都有着不同的后果。有时觉得她们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挣脱了出来,是女性解放的领航者,她们应该被视为勇敢而又伟大的一代,有着骄人的面庞,有着过人的才华,但同时她们大多也有着难以扯清的感情故事,这样的经历让有的人走上了自杀之路、有的人断送了大好前程、有的人令后人为之惋惜、有的人明明有过人才华却只能被丈夫的光辉遮挡。那个对女性解放似乎又没有解放彻底的时代,女性总是让后人有着这么多的思考与矛盾。究竟是“破茧而出!”还是“破茧而出?”。我想,感叹的或者是怀疑的情绪都是我对她们的感情。我崇拜张爱玲的文采、潘玉良的执着、阮玲玉的演技、胡蝶的淡然、林徽因的才华… …却又感慨张爱玲离开了胡兰成就再没创作过巅峰之作;阮玲玉25岁就为情自杀结束了大红大紫的演艺生涯;林徽因虽有过人的写作才华、有过建筑理论的贡献,却终究是因徐志摩的死而让人们记住,或是因其丈夫是梁思成而有所了解。

她们虽然有着看似悲哀的一面,但是这是当时的时代与历史决定的,如果知道凡事都是循序渐进的发展可以将女性解放到今天这样的话,那她们也就是女性的领航人,是破茧而出的一代女性。她们是值得我们记载与思考的一批女人。民国女人,一位老师说,应该是灰暗中带着一丝紫醉金迷的香艳味;另一位老师说,应该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味。老师们的观点都很值得我借鉴,同时,我自己也感到她们的出场也许于很多人而言很微不足道,不够轰轰烈烈,有些人的出场也许只算是历史的一个角落或缝隙,但她们却不会被湮灭或遗忘… …有凄美的、有刚烈的、有绚丽的、有动人的… …我想,她们的各种姿态已经组成了民国历史抑或是女性历史中一段别有韵味的风景线。

这段“风景线”的记录就像记图画日记一样,随着我的心情以及对她们了解的增加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体会。查看她们的经典照片,大多都是黑白的,只有个别经后人演绎过的或是考证过的才会有些淡淡的颜色。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很多人的服装或画面色调我并没有去细细地严谨地按照考证来给颜色,大多都是随着自己的感觉,像记日记一样给她们颜色。陆小曼应该是淡淡的有点发金的碧黄色衣服,林徽因学生时代就应该是天蓝里透着翠绿的颜色,张爱玲应该总喜欢批宽大的绸布做成的绣花玫瑰红底袍、里面衬一件同样华贵的孔雀蓝旗袍,阮玲玉是鹅黄色的旗袍或是碧玉一样绿的旗袍,有时候她们会着不同颜色的服装、给后人传递不同的感情。我的日记都记在心里、画在纸上,虽然只是肖像,并没有讲故事一样画一些情节,因为情节让我无法突出对她们个人的独特情绪,淡淡的又澎湃的。

对她们的史书记载或者野记的阅读,都使我对她们有了不同的了解与认识,每多一个故事就会多一种不同的感受。对她们心理特征的感受都影响到了我后面的创作,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理论支撑,我对她们的描绘虽然都是在表达自己对她们的感受,但这些感受都是来源于对她们时代的阅读、对她们故事的品位、对她们价值的思考等。因此,虽然这些看似很感性的感触与对她们的描绘显得似乎不够理性,但这种理性的阅读与积淀所产生的感性认识,正是我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陈丹青在于一位青年画家的谈话中说到:“如果我和你同样去描绘你的妻子,那我的画肯定没你的生动,因为你的作品包含了你的感情,有感情、有故事的作品才能打动人。”

之前对她们故事的研究与查询,正是我为创作进一步融入自我感情的过程。

3.2 构思过程和创意依据

3.2.1题目选定过程和创意依据

因为对民国女人难以言表的情绪,让我将她们选为我本次创作的主题,开始只是想要运用本专业所学来描绘民国女人,而后仔细的思考为何要画她们,想要说明什么,要怎么说。女人很多,历史中或艺术中描绘女人的也很多,我之所以选择了民国女人是因为她们是女性出现在历史上,从男权制、从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批女人,于是我将自己的题目定为“破茧而出”。

3.2.2形式选定过程和创意依据

开始在想怎样让人们感受到民国女人的不同、民国女人的破茧而出,我想到用类似连环画或是绘本的形式来讲故事、为某个民国女人的生平做插图。这样的好处是画面丰富,有场景,可以直观地给观者讲述故事,但缺点就在于主角是固定的,而且有配角,风格需统一,要完全符合原始文本的描述,个人情绪传达空间较小。而肖像画虽略显单一,但可以将形形色色、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民国女人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融入个人不同的情绪色彩,没有配角,可以很直观的记录着对她们的个人感受。下表3-2-2-1为二者的图表对比。

 

画面内容

表现手法

构图

传递信息

视觉感受

绘本或连环画

优点

有场景

统一、整体

可创性高,丰富多彩

完整直观地了解到某个人的生平

连续性高,吸引观者了解全部内容

缺点

需完全忠于原文本,整个作品只能描绘较少人物

一种形式到底

多幅之间需有呼应

只能描绘一个或极少人物

仅对某个民国女人有了认识与了解,辅助文字

肖像画

优点

多幅作品描绘对象可各不同

可变化多端,不同人物用不同手法

不同的构图均突出强调不同描绘对象

很多人都可以是描绘对象

丰富多彩的画面,各不相同的民国女人

缺点

单幅作品只有描绘对象本人

整体性相对弱一点

单幅中多为单人构图,可变性较小

只能看到肖像,无法读到故事

直观性相对弱

3-2-2-1

3.2.3展示效果选定过程和创意依据

     选定了肖像画的形式后,就开始了每天画几个感兴趣的民国女人的过程,但是一幅一幅的画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许没有人会看懂我想说明什么。指导老师说展示效果很重要,怎么安排怎么布局是很重要的。既然有了很多的小幅作品,就需要多做排列,看怎么让它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想法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但单幅的看不一定很完整,这样就需要排列组合,缺什么样的补什么样的。于是,展示效果的构思与创意又成了我需要研究的一部分。

一开始设想的展示效果为结合一定的装置艺术,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做成一个三面到四面的棱柱形状,外面建一个椭圆形状的框架,再裹一些蚕丝或棉絮状的织物。从空中挂下,由观众自己动手上前拨开,看到里面的民国女性肖像。从观众的动作中表达了“破茧而出”的主题。同时,尽可能地营造铺天盖地、琳琅满目的民国女人肖像的效果,这中间有各种我的个人创作,有她们自己的照片,也夹杂着她们的一些简介等。下图3-2-3-1为最初展示效果图。一个休闲会所中有书架、有空中的“茧”、有墙上的挂画等。

 

                          3-2-3-1

经过中期的汇报,很多老师给我的意见中指出,要突出“破茧而出”这个词的表达,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展示效果,觉得开始的展示效果构思只是形式上的“破茧而出”,真正的表达应该从画面中体现。有的老师建议将作品创作为几个系列,从压抑、郁闷到光明的过程,作品系列的对比中体现“破茧而出”。有的老师建议从单幅画面上做工,有的老师建议从摆放上表现。经过研究分析,我放弃了一开始的展示效果构想,觉得流于形式的东西开始也许会觉得很新鲜很有趣,但内涵性不够。

我绘制各种展示效果想法的草图,将灯光、镜面等道具考虑进去进行思考。草图效果如下图3-2-3-23-2-3-5

 

 

 

3-2-3-2

此图为一个很长的灰色背景墙,上面将女性概括为红色的剪影,她们的动态和排列中穿插着各幅小尺寸肖像作品,下排为一组有着民国女性肖像线描画图案的各色灯箱,与之对应的一个面上则是一条镜子,预期与下排的灯箱反光形成灯红酒绿的绚烂效果。

 

 

3-2-3-3

此图为三面背景组成的展示效果,中间的墙壁有很多男性的剪影,用黑色代替,从中醒目的跳出来的女性的剪影,用红色表现,突出破茧而出一词。两侧为与中间正面呼应,也延续几个红色女性剪影,同时穿插不同规格的小幅肖像作品,其中也可包含一些选做代表女性形象的红色基调的作品。

 

                                         3-2-3-4

此图为两个垂直面的展示效果,纵向的一面整齐排列相同规格的作品,占用地面的这个展示面则将作品做成方盒形状的厚度,凌乱随意但似乎又有些秩序地摆放。其中有插画作品,也有老照片回顾。欲营造铺天盖地的效果。

 

                                    3-2-3-5

此图为两面相对的背景构架,左侧为不规则书架,其间陈列着不同规格的肖像画与真实照片;中间的开放面为一些如门帘一般的装饰线,其间穿插着几个人模硬卡片,脸部空,让每个观赏者可以自己扮演一回民国女子;而右边的封闭面则是一面镜子,与观众的互动和对面若隐若现的画作遥相呼应。

中期过后的一段时间,我减少了漫无目的的肖像画创作,更多地思考了展示效果,想要从展示效果中达成最初的设想。最终,在导师的协助下我找到了自己作品的发展方向,主要定为图3-2-3-3的展示方案,在其方案上进行延续加工,较为直观的表达“破茧而出”的主题。

最后,在主题作品认真的制作过程中,我同时尝试着不同技法的创作,相比而言,中期之前的小幅作品就显得古板了些,于是,我淘汰掉一批效果较弱的作品,选择了意境能传递出我思想的作品,放弃了原先错落不堪、大小不一的想法,选择了一些相同尺寸规格的作品进行修改、加工与完善,这批作品大多为灰蒙蒙的基调、采用油画的表现手法,整齐的排列方式,像胶片或影像一样的陈列方式。中间为最直接表达“破茧而出”这一主题的大幅作品。右边凌乱的摆放我用新技法表现她们的作品,笼统的讲,这批作品属于比较现代的艺术插画,对比之前用油画创作的作品而言,这些作品多的是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展示效果见下图3-2-3-6

 

 

3-2-3-6

该图左侧墙壁为灰色系油画作品,细微的边用珠光洋红上色,出现正面不影响画面效果,侧面又能与中间的作品呼应的作用。中间则为最终定稿要创作的表现破茧而出的点题作品。右侧上方则为玲琅满目的新技法各色作品,边框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框与中间荧光桃红呼应,这些作品的下方则是一些小型应用品,如台历、邮票、信封、信纸、徽章、明信片等。

 

 

3.3创作的过程和体会的总结

3.3.1 “破茧而出”民国女性肖像画创作过程体会

前期,我将作品定位为凌乱的、随意的效果,因此,我首先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油画、国画、木炭等创作,到了中期停下来审视的时候发现,原来想象的效果并非现在在铺天盖地在做的效果,前期我极大的激情只换来了很小的效果。经过老师们的指点与提示,我仔细的思考后立马调整方向,在激情中融入思考,力求在作品的一些小情趣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给人有的看、有的品的感觉。

于是,中期结束后,我尝试各种材质,统一的形式总是不能完全地表达我的情绪,我想从似在玩似在画中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如下图3-3-1-1,图3-3-1-2

                      3-3-1-1                           3-3-1-2

3-3-1-1中运用了水墨流成的自然形加以女性的点线面塑造,用圆珠笔、水性笔等简单材料制作,亦可出现不同效果。图3-3-1-2中为水墨自然形加拼贴再用水性笔、马克笔进行加工绘制,将雨巷女孩的意境烘托到有趣又通俗的气氛中。

综合了展示效果之后,我本想将突出主题的那张作品用电脑完成,将民国时代的一些男性女性形象进行组合构图,最终打印出来做背景图。后考虑觉得为了突出专业特色,同时能拥有亲切生动感,就自己手绘进行。下图3-3-1-33-3-1-6为电脑中用相同的一些元素处理不同的构图尝试。

3-3-1-3

此图想要从构图上从左到右依次给人由远及近的感觉。

 

3-3-1-4

此图为纷杂的布满画面效果,各色的男性与荧光桃红色的女性与民国的背景交错,利用颜色让女性作为主体的“破茧而出”。

 

3-3-1-5

此图为了更直接地表明对女性的歌颂或是强调,将女性与男性大小上拉开对比,表达感情色彩。

 

 

3-3-1-6

此图利用黄包车这个民国特有的道具,将车夫、客人、后排咖啡店的活动人物选为男性的代表,女性穿插其中,车水马龙的民国时代中各色的女人凸现。

最终,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和自己处理的初衷,我选择了图3-3-1-4的构图,在决定手绘后,就开始自己起稿、自己进行新的调动与布局,为了达成效果,进行了几遍颜色或材质的尝试。下图3-3-1-73-3-1-10为创作中主要过程。

                                3-3-1-7该图为前期起好稿后做肌理时细节部分

3-3-1-8

该图为第一遍用喷漆加木炭加丙烯色绘制后的效果,女性颜色不够鲜亮,男性与背景又不够统一,女性没有很强烈的跳出来的感觉。

 

3-3-1-9该图为再次修改后局部

 

3-3-1-10该图为多次修改、材料尝试后最终效果

3.3.2 “破茧而出”——民国女性肖像创作对我的影响

当这套作品全部完成后,我体会到了全部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真正了解到纯手工作品的可贵之处,意识到自己当初想要用打印的形式制作点题的作品时的无知。从前期的绘画,到后期的相框颜色调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手工作品的动人之处,它们仿佛有生命一般,包含了创作者的心血和感情,总会给人更为深刻的亲切感。

     同时,我也有很多问题在展示前没有顾及到,比如相框的统一性,场地的合理利用性,作品的背景色等,这些都是我以后创作的前车之鉴。

     看到问题的时候我也找到了一些以后可以发展的方向,比如喷漆的运用不再限于原来对它比较商业、生硬的印象中,喷漆也可以创作出生动和有趣而又传达感情的作品;比如荧光颜料的运用,荧光颜料的低覆盖性和强视觉性很难驾驭,开始的失败让我慌了手脚,但最终一遍一遍的尝试之后,还是发挥了它的优点;比如拼贴加手绘的特性,可以让画面有矛盾之感、有趣味可玩等;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索的手法和形式需要日后的继续钻研。

3.4实践过程小结

3.4.1“破茧而出”——民国女性肖像创作小结

“破茧而出”这个从始至终我没有放弃的题目,我运用新的或旧的,或新旧结合的方式来表达着自己对她们的感情,想要向别人讲述民国女性的一些特点。不管有多少人能够读懂我在说什么,或是明白我最初的意思,最终我还是努力地给大家呈现了一个民国女性的世界,一个以现代人的角度看民国女人的世界,我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与观点,想要留给人们对民国女人的不同思考与认识。

创作过程中,我懂得了要多尝试、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与预期效果有较小的偏差。最初我认为既然主题为“破茧而出”,就不如彻底的来次破茧而出,不刻意地追求形式、手法的统一,就五花八门的表达形形色色的她们,展示也不求统一地进行,只要不让整体脱节、只要还能看出是同一个大的主题就行的创作,但后期经过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将很多无法融入这个整体中的作品淘汰后,才意识到想象跟现实的差别总是不可避免的。前期工作做的越充分,后期差距也就会越小。还有多个人物的画面要多尝试构图,挑出最能表达主题的再进行深入,如果只想到一个点子就止步不前肯定是不会有大的突破的。我们一开始总是有个自认为不错的点子时,就不愿意接受其它的想法,或不愿意放弃最初的点子。无论在设计还是绘画的创作中,都应该敢于推翻自己,这样才能有所进步。耐心、执着、灵活总能让原来的作品有所提升。

3.4.2“破茧而出”——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小结

艺术插画中的女性肖像是我前期市场调查与文献研究时主要考察的对象,经过长时期的考察,我更加坚信插画并非像有些书籍或插画师说的那样,一定要有商业目的的创作。插画还包括一个艺术型独立插画的存在,民国女性肖像插画的创作让我体味到艺术插画的自由性与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性。然而,因插画这个概念的出现时间不算久远,专门研究插画理论的领域也尚未成熟,因此,艺术插画跟纯艺术绘画之间虽有我之前分析到的笼统区别,但在某些视角下,又成为了暧昧不清的关系,它们之间的模糊界线并非是说明它们没有区别,只是这种区别很难用明确的定义来阐释,只能说不同的参照物或不同的主体,会使得这两个概念出现不同的区分。之前在市场调研报告中,我总结了艺术插画和商业插画的关系,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于是,我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尝试。如下图3-4-2-1的明信片、邮票、徽章等,当然还有很多事物可以运用到,比如一个现代女性的咖啡馆中,想营造民国女人的气场,那么我的创作便又可以转化为商业性插画。

              3-4-2-1

第四部分:自评报告

该部分为展览过后个人的分析总结,对自己的设计创作结果进行客观地评价,这样的分析能对以后的创作设计起到铺垫作用。

4.1创作理念

有人认为创作或设计的至上原则该是让人们看懂、直观的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按这种观点的话那也许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则成了不完全符合要求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创作的过程要大于结果,一个无法让所有人读懂的作品背后却有着可探索的故事、融有作者的独特感情色彩,那么用心的作品总是感人的,它的存在绝不是毫无意义。

解放思想是我们现在应该在插画领域中提倡的,就像民国女子的破茧而出一样,艺术插画、女性肖像都需要破茧而出,因为它刚刚提出,还没有成形,但正因为它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才不会走向灭亡。相反,硬要一开始就给新事物一个标准的方向、定死的框架才是可怕的,可能将它引向走不出去的牛角尖。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应该惧怕一些看似不同寻常的审美趣味,而应该大胆地发扬它、尝试它,越多的可能性会造就越多的成功。

4.2结合研究领域以及调研报告做毕业创作的分析

创作之前我研究的领域是女性肖像艺术插画,我的调研中得出最主要的不同以往人们惯性思维的观点有人们对肖像画的理解,比如没有很精确地刻画脸庞的女性形象,只要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有表现的对象,我觉得它便可称之为女性肖像画,见下图4-2-1,图4-2-2          

             4-2-1                            4-2-2

 

还比如艺术插画与商业插画的相互转化,见下图4-2-3

 

4-2-3 该图左侧为原作,右侧为截取部分画面元素后制作成的徽章图。

再比如利用绘画的形式创作有装饰性的艺术插画的可行性,见图3-3-1-1

艺术插画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它偏向绘画,属于艺术领域,因此它可以从绘画之中找到新的突破,增加更多的艺术感,使插画作品更亲切生动、人性化。见图3-3-1-10

4.3毕业创作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对比分析

创作的过程中,很多预期的效果没有实现或是没有完全实现,原因来自各方面。首先,总是相信灵感而较少地进行理性分析、反复尝试的习惯让我在很多紧要关头有手忙脚乱或将就的情况发生。很多效果都是想当然的去设计,有了一些可行性后便认为可以实现了,到最后发现还是有很多小细节的疏忽导致了最终效果的偏差。

特别是展示效果上的偏差,一开始想到了展厅环境中自有的灰色,想利用这样的展示背景突出显示作品效果,两张大的作品虽可以如预想一样达成灰色的统一,但小幅作品本身的灰色基调在没有加框时与背景色的融合无法衬出小幅作品本身特色,虽然开始想要用珠光色的细边打破这种情况,实际展览时才意识到这个细边无法突出、甚至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临时需要趁个黑色底色。这样便打乱了开始的展示效果,这个三面的展示区域就不能给人最初设想的视觉冲击。下图4-3-1为实际效果。

4-3-1

还有装裱上的差距,展示时各位老师给的意见让我认识到装裱这门功夫真的需要认真仔细得学习,否则就不能达到烘托画面的效果。

当然,不同的感受与不同的认识铸成了不同的评价,我本人对最后效果还是相对满意的,只是很多小细节的忽略,让我知道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谨慎,更多的理论与实践。

4.4毕业创作的艺术影响

因本次创作的选题领域为独立型艺术插画,所以我以艺术当先、自我感受当先,商业应用、他人要求其次。从艺术创作与设计中突出了个人对民国女人的感情色彩,让人们感受到民国女人的破茧而出,对民国女人的破茧而出进行思考,提倡“破茧而出”。同时,除了感情色彩外,我运用多种材质进行创作,有的保持材质原味,有的用旧材质创新味道。表达了艺术插画“从绘画中来,到绘画中去”的新思想,也体现了艺术插画与商业插画的微妙转换之处。当然,因思考的不够缜密,应用品略显简单,使得最终效果显得不够精致,这些也都是我以后的创作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地方。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成长了很多,推翻了自己很多次,也论证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发现了一些可以作为经验继续运用的地方,也意识到很多作为教训以后要警惕的地方。我明白,这次的创作设计只是我的一个起点,以后还有很多路要走,我要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插画师。

 

 

 

 

 

 

参考文献

[1]赵晨音《插图艺术教程》[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顾丞峰《艺术中的女性——中国艺术史坐标系列丛书》[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3]李蒲星《美术视窗内的女性世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王受之《美国插图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5]刘丰杰《插图艺术》[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6]Sam Hunter  John Jacobus  Daniel Wheeler <Modern art-third edition revise and expanded>[M].Prentice Hall

[7]Burkhand Riemschneider/Uta Grosenick<Art Now>[M].Taschen

[8]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顾丞峰《艺术中的女性——中国艺术史坐标系列丛书》[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10]徐累《面孔如花》[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1]叶细细《民国女子:此情可待成追忆》[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时影《民国名媛》[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13]李松石《绘画艺术形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首先,我要感谢一直以来为我引导方向的指导老师毛老师,没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就不会有我最后的成绩。无论是设计创作的过程,还是论文议点的确认,没有老师的技术指导与理论支撑以及精神鼓舞,就不会有我最后的这些成果。中途很多时候想要退而求其次,有了老师的指引和点拨,才让我一直有毅力、有动力坚持到最后,并将我四年所学很大限度地得到了发挥。老师总说结果不是最重要的,用心地去投入、去打造的作品一定会是感人的,就算人们读不懂你时,那也不代表你的努力白费了。过程会让人成长与进步。老师的鼓励,激励我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了我的设计作品。感谢毛老师,同时也感谢吴师和唐老师,感谢中期时候答辩组老师们给我的指导性建议,这些都让我反思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最后,我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给我本次毕业设计进行审阅的老师,感谢认真阅读我作品与报告的评委老师、答辩组老师。同时也感谢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这四年来对我的栽培。

 

 

 

 

附录(一)设计作品图片

展示图片

部分小幅作品最终图片

部分过程图片

最终效果

部分应用载体展示

中期部分未展作品展示

部分设计草图

附录(二)设计作品光盘

 



[①] 赵晨音: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副教授。此处引用为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指定教材《插图艺术教程》,具体出版信息见参考文献处。

[②] 刘丰杰:主要致力于书籍装帧、绘画创作及美术理论。此处引用为作者于200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丛书之《插图艺术》一书。

[③] 喻冰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工艺美术师、讲师、硕士。此处引用为2008年发表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5卷第2期的《浅析插画艺术的时代内涵》一文。

[④] 该处为百度百科里关于插画定义的一位网民所言。

[⑤] 王东晟:中国动漫之王,首创国内商业插画,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专家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中国著名商业插画师。

[⑥] 郭宏法:笔名红胶囊,又名Mr Red。红胶囊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多次做图文工作、绘本创作等。

[⑦] 画儿晴天:专业的插画设计工作室,为上百家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插画、时尚插画、儿童插画、绘本插画、卡通造型等。

[⑧] “插画中国”大龙:插画中国负责人。商业插画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时候,创办国内最大的原创插画专业网站-www.chahua.org,网站主要致力于插画事业的发展,力求给插画师一个友好的技术、情感、生活交流平台,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中国插画师的权益,搭起插画创作人员和插画需求方之间的互动桥梁。

[⑨] 此段描述来自百度百科中“插画现状”的描述。

[⑩] 具体详细描述见赵晨音《插图艺术教程》顾丞峰《艺术中的女性——中国艺术史坐标系列丛书》

[11]引自李蒲星的《美术视窗内的女性世界》

[12]该段源于赵晨音《插图艺术教程》

[13]该段参考李蒲星的《美术视窗内的女性世界》与赵晨音《插图艺术教程》

[14] “梦幻的死亡之花”“在绚烂舞台上上演出的一场死亡之剧”“既是天仙,又是杀手”这些说法均引自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许超、刘华年200712月发表的《超越现实的艺术狂想曲——后现代视野下CG插画设计的美学特征探微》一文中说法。

[15] 关于“喷绘性插画”的描述引自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的肖玮发表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总第86期的《试论现代插画的分类与应用》一文。




 

返回】 【关闭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西色彩设计科学研究院.盗版必究
地址:中国杭州学院路50号 E-mail:chinacolour@126.com
Tel:086-0571-88272932 Fax:086-0571-28822802
常年法律顾问:林律师 史伟峰
浙ICP备16047625号-3